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工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土壤环境质量事关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隐患不容忽视;并且部分企业地块土壤污染较为严重。 已于2019年正式实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让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了法治化轨道,土壤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了国家在法律层面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视。相对水污染、大气污染,污染后的土壤修复难度更大,因此土壤污染防治应预防、修复两手抓,而土壤修复往往投入较大且历史较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改善,2022年11月,国家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总计30.8亿元,其中重点任务金额15.4亿元。该预算支持范围囊括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土壤污染状况监测、评估、调查;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改革创新;其他与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支出。 财政部要求各省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和实施情况调度,切实提高项目进度和预算执行率。同时,继续做好涉重金属历史遗留矿渣治理等重点项目储备工作,抓紧开展项目论证、立项等前期工作,夯实项目实施基础。中央财政将在后续资金分配中,继续将各地储备项目数量和质量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推动“资金跟着项目走”。提前下达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预算汇总表和涉重金属历史遗留矿渣污染治理重点任务项目预算表见下图: